当前位置 : 首页 > 基础医学2020 > 党建思政 > 学习专栏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的活力之源

编辑:admin 作者:江均昌 时间:2010年10月29日 访问次数:20305

    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这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得出的科学结论,深刻揭示了党内民主和党的集中统一对于党的生存与发展的极端重要性。
1.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通过加强党内民主来带动人民民主,扩大基层民主。自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方面,在市、县一级扩大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方面,在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进一步发挥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作用方面,在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方面,在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等方面,广泛地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试点。怎样认识及如何扩大党内民主,下面刊登《瞭望》杂志的几篇文章可供参考:
“把党内民主的重要性提高到党的生命的高度,这在历史上是没有过的。”中共中央党校王贵秀教授告诉《瞭望》新闻周刊,“党内民主建设得好,就会在人民群众中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影响力和说服力,从而有力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
与此一脉相承的是,日前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有关专家指出,党内和谐的内容很广,关键是党内民主建设。搞好党内的民主建设,将大大有助于党内和谐,进一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民主首先是与利益主体多元化联结在一起的。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主任王长江教授说,“在计划经济时期,不允许考虑自身利益,所以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民主。但市场经济以后,人们对利益的追求合法化,对民主的需求就直接表现出来了。”
  我国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的阶层,不同的利益群体,都将追求利益最大化,这个时候,利益的冲突、调节、分配导致人们民主意识的增加,“民主的发展也是必然的,比如基层搞村委会、村党支委直选,干部群众都非常欢迎”,王长江说。
  扩大党内民主,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内在要求。“现在的党内民主建设应该加大力度,”王贵秀教授说,“改革开放27年以来,国家民主和社会民主都有很大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很大发展,群众的民主意识有很大提高。扩大党内民主,这和我们党的领导地位和保持党的先进性是相称的”。
  “所以现阶段,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迫在眉睫。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王长江说。
  对此,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对“扩大党内民主”有明确要求。
  “党建的重点要放在发展和扩大民主上,”国家行政学院徐鸿武教授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说:“同时也注重党内集中,党的纪律和团结统一。”
徐鸿武教授认为,党员民主权利行使的程度,是党内民主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志,也是政党文明的首要标志。党内民主就是让广大党员充分行使民主权利,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共同管理党的事务;党的一切活动,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等,都必须体现广大党员的意志和要求,因此,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行使,对党内民主建设具有基础性意义。
  十六大通过的现行党章规定,党员享有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申诉权等八项基本权利,但“现实情况与党章规定有较大差距,党员有关民主权利似乎被虚泛化”,徐鸿武教授说。
  突出的表现是党内配套制度尚未健全,直接影响党员民主权利的行使。如由于党内选举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一些地方党的干部的委任制代替党的干部的选举制。由于党内决策制度的不健全,致使动员党员参与执行多,参与决策少。由于党内监督制度不健全,致使广大党员不能对党的干部实行有效的监督。
  “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行使,首先是认识问题”,徐鸿武教授说,党内权力是广大党员赋予的,如果离开了广大党员民主权利的行使,党内权力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十六大报告提出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党内民主基础,正是体现了这种民主理念。”
对扩大党内民主的体制步骤,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扩大在市、县进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进一步发挥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的作用”。
  “这些重要规定总的精神,就是旨在纠正党内权力体系结构的倒置现象,对党内权力体系结构进行‘复位’和‘正位’,切实实现党内民主”,徐鸿武教授分析说。
  “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的意义是有普示性的”,王长江教授对记者说,“它触及到以制度架构明确党内权力的关键问题”。据了解,始于1988年的党代会常任制的试点工作,到现在已有18年,全国从最初的16个试点地区到目前,始终坚持下来的只有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
  “党的代表大会应该是最高权力机构,而不是服从党委领导下的一个机构,但现在这方面尚无制度保证。”王长江说。
  按照党内民主制度的要求,党的权力体系结构应该是,党员大会和党的代表大会权力大于党的委员会,党的委员会的权力大于党的常委会,党的常委会的权力大于党的书记处。这是由民主制的权力来源和授权方向决定的。
  “党的委员会由党的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党的代表大会负责”,徐鸿武教授指出,“但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党的权力体系结构倒置的倾向,违背权力程序的事时有发生。”例如,一些地方党的代表大会不能充分行使职权,党的委员会的职权超越党的代表大会的职权。党的委员会不能充分行使职权,党的常委会的职权超越党的委员会的职权,等等。
  因此,正确划分党的委员会的全体会议(全委会)与党的委员会的常务委员会(常委会)的权限,进一步发挥全委会的作用,是理顺党内权力体系结构关系的重要环节。“党的重大问题必须由全委会充分讨论,作出决定。常委会只是主持经常性工作,不能代行全委会的职务,不能使全委会的职权化为乌有”,徐鸿武教授说。
现阶段发展党内民主另一个重大问题,是应加大党内制度建设的力度”,王长江教授告诉记者,“现在出台的制度还主要是制度的要素,互相之间的联系非常脆弱,甚至互相‘打架’,尚待形成一种相互连接的网络,一种构架,一种机制,这是一种有机的连接。”
  “比如民主集中制,远不是民主和集中的简单结合,现阶段,它依旧只是一个原则,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随意性很大,要通过改革来进一步健全”,王长江说。
  制度建设还将在扩大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中起到重要作用。徐鸿武教授认为,我们有许多问题是思想原则到位而制度建设缺位。比如腐败产生的三个根源之一是制度缺位。要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当前关键是加强与完善有针对性的制度建设,在重大问题的决策程序上,真正做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集体决策,任何个人无权作出决定,这样才能少犯或不犯错误,少走弯路。
  对于扩大党内民主完善党内监督,王长江教授指出,“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党内监督更多体现的是自上而下的监督,而缺乏自下而上的监督。我们把自上而下的监督和自下而上的监督搞混了,人民的监督是最重要的。目前名义上解决了人民是主人,但实际上,监督权不够,监督渠道不通畅,党内监督仍需完善。”
  对此,徐鸿武教授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应推行平权监督,监督者和被监督者应该是同级的;二是权力监督者应该有独立的地位,只有监督者组织上独立了,有了平等的地位,才有权威性可言。
在推进制度建设上,“首先是努力构建一个体系;其次要鼓励、引导地方积极探索改革创新,把遵守党章和改革创新结合起来,”王长江教授说,“同时,一个通盘的、超越所有部门之上的设计研究机构的存在是必要的,这个机构设计改革创新的框架和边界,具体的运作由地方充分发挥,但不得超出这个边界。”
摘自《瞭望》文章:扩大党内民主之路
2.毛泽东同志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一文中提出,我们要建立“又有民主、又有集中,又有自由、又有纪律,又有个人心情舒畅、又有统一意志”的政治局面,我们可以认为,这‘六有’既是党内民主建设的目标,也是建设党内和谐的目标。
摘自毛泽东同志《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3.结合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所阐述的党内民主建设问题,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署名文章《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增强党的团结统一》。
      6000多字的文章洋洋洒洒,分四个部分详细阐释了党内民主建设,其中包括:党内民主建设历来是党的建设的重大问题。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主要原则,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举措;坚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文章回顾了建党80多年来不断探索和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历史,并指出,党内民主建设历来是党的建设的重大问题。“党的发展历程反复证明,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什么时候党内民主得到较好发扬,党的事业就兴旺发达,即使出现问题,也能及时得到纠正-什么时候党内民主受到削弱和破坏,党就会走弯路,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
      关于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主要原则,文章从五个方面加以阐述。首先必须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因为“党员的主体地位是通过党员的民主权利来实现的,离开党员民主权利的充分行使和切实保障,党内民主就无从谈起”,其次,必须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其中包括完善民主讨论制度、完善民主决策制度、完善民主选举制度、完善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以及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第三,必须实行民主与集中相统一,第四,必须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第五,必须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
摘录自李源潮《人民日报》之《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增强党的团结统一》
4.同时,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是内在统一, 相互关联和互动的. 两者的统一性表现在: 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都是马克思主义性质的民主,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和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 两者都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依靠发挥全体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造性, 秩序有步创有骤地推进;两者都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共同的目标,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政治条件.前不久,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贺国强强调,要不断拓宽党外干部的选拔渠道, 在做好从科教文卫系统选拔党外干部的同时,注重从民主党派领导成员及工作骨干, 无党派民主人士和人民团体,科研院所,国有企业中选拔党外干部, 积极探索从新的社会阶层和留学回国人员中选拔优秀党外人才担任领导职务的路子. 要进一步加大对党外干部培养教育的力度, 不断提高党外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 业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在坚持政治标准的前提下, 注重选拔那些既有业务专长和代表性, 又有较强参政议两者的关联性表现在: 党是民主政治体系的主导, 人民是民主实践的主体; 党内民主是人民民主发展的政治前提,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高形态和根本目标;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 相互制约, 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践中. 两者的互动性表现在:一方面, 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具有直接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党员的政治参与意识, 热情和能力直接影响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水平, 党内民主生活的制度化决定国家政治生活的制度化. 作为执掌国家政权的共产党, 只有不断健全党内的民主生活, 才能在全社会形成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才能将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热情转化为推进政治民主化的强大动力.另一方面, 人民民主的发展也对党内民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随着人民民主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 人民群众对执政党实施监督的力度也随之加大, 将有效促进党内民主的发展.
摘自 《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