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课程组

来源 : admin     发布时间 :2010-05-05    浏览次数 :36969

 一、课程组简介

本课程组于1952年浙江省立医学院与国立浙江大学医学院合并后成立,1998四校合并组建新浙江大学后为人体解剖学课程组,现有11人,其中教授(研究员)5人、副教授6人,实验教学用房2600m2,标本设备3000余台套,总价值1500万元。课程组面向医学院、药学院的临床医学(5年制、8年制、留学生)、口腔医学、预防医学、基础医学、药学、药剂、临床医学研究生等专业开设了《人体形态学基础实验》、《局部解剖学》、《系统解剖学》、《模8》、《Systematic Anatomy》、《Regional Anatomy、《人体解剖学乙》、《人体解剖与组织学》、《头颈部解剖学》、《人体结构与功能学》、《研究生头颈部局部解剖》、《研究生腹部解剖》、《研究生中枢神经解剖》、《研究生运动解剖》等14门课程,完成理论教学944学时(31472人学时)、实验教学2032学时(60752人学时),合计2976学时(92224人学时)。专职教师11人。承担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留学生全英文系列等课程,年均3000余学时。课程组老师主编或副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系统解剖学》、《人体系统解剖学》和《医学科研论文撰写与发表》等教材。获浙江省和浙江大学教学成果奖多项。其中张晓明教授主讲《系统解剖学(全英文)》在线课程获首批国家级一流课程(2020年)、《系统解剖学》课程获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2021年)、《人体结构功能与健康》获第二批国家级一流课程(2023年)。郑莲顺副教授主讲《头颈部局部解剖学》获浙江省线上一流课程、柳华副教授主讲《人体形态学基础实验(解剖学部分)》获浙江省线上一流课程。

 
 二、 课程组师资队伍组成

image.pngimage.png

张晓明   博士   教授    课程组长

简介:

浙江绍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国家一流课程负责人,教育部全英文解剖师资培训班负责人,浙江省解剖学会理事长,浙江省基础医学与预防医学教指委秘书长。主讲《系统解剖学》、《人体结构功能与健康》等课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个省市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多个SCI期刊审稿专家,《解剖学报》和《解剖学杂志》编委。

研究方向:

· 应用解剖学教学与科研

· 脊髓损伤及治疗的机制研究

· 糖尿病多脏器损伤及治疗的机制研究


image.pngimage.png


赵经纬    博士   教授   学科系副主任

简介

甘肃庆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浙江大学冷冻电镜中心副主任。任中国神经科学学会胶质细胞分会委员、浙江省神经科学学会理事、BMC Neuroscience的Associate Editor、Frontiers in Cellular Neuroscience 的Review Editor。主讲《人体结构与功能学》和《中枢神经系解剖》课程。长期专注于脑衰老的分子机制和促进髓鞘修复研究,探索延缓髓鞘衰老和脑衰老的新策略。

 

研究方向

· 促进神经髓鞘损伤后修复

· 探索脑衰老的分子机制



image.pngimage.png


方马荣  博士   教授   分子与细胞生物学博导

简介:

浙江兰溪人,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附属儿童医院双聘教授。中国细胞生物学、中国神经科学和美国神经科学学会会员,省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主讲《局部解剖学》和《运动解剖学》等课程。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主要研究方向为抑郁症的神经环路变化和脑卒中的中药治疗分子机制。

 

研究方向:

· iPS治疗脑脊髓损伤

· 抑郁症的神经环路变化

· 脑卒中的中药治疗分子机制

· 老年性痴呆的发病机制


image.pngimage.png


王良  博士   长聘副教授/研究员

 

简介:

长聘副教授,博士,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双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百人计划”入选者。研究方向为发育神经生物学,主要关注调控周围神经发育的分子机制,最终目的是为周围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实验基础。

 

研究方向:

· 周围神经系统发育及相关疾病发病机制


image.pngimage.png


钟贞  博士   百人计划研究员

 

简介:

四川人,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浙江省解剖学会青委会常务委员。主讲临床医学生《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等课程。主要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通过探索类朊蛋白运输过程中细胞调控的关键机制,以期达到控制类朊蛋白在细胞中扩增与播散,从而对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研究提供新的靶点。

 

研究方向:

· 神经退行性疾病机制研究

· 类朊蛋白运输过程中细胞生物学调控机制


image.pngimage.png


郑莲顺  博士   副教授   解剖教学秘书

 

简介:

浙江大学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在日本担任局部解剖学教学五年。曾以“最受学生欢迎的大学老师”之一受邀在浙江大学医学院开学典礼及毕业典礼上。省级线上一流课程负责人,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主讲《基础医学导论》、《人体形态学基础实验》、《头颈部局部解剖学》等课程。

 

研究方向:

· 抑郁症的病理生理学研究

· 神经干细胞疗法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image.pngimage.png

韩曙  博士   副教授

简介:

医学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在浙江大学工作期间,一直从事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的研究工作,对将C16多肽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治疗的研究填补了国内外的空白。参与基础医学导论,人体形态学基础,局部解剖学,临床应用解剖学,留学生全英语教学(系统与局部解剖)的教学和管理事务,主讲临床应用解剖学,平均年课时达到400学时,获得了良好的成绩和效果。

 

研究方向:

· 神经解剖与神经生物学


image.pngimage.png

周婧  博士   副教授   

简介:

医学博士,浙江大学医学院副教授,运动医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访问学者,中国解剖学会会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分会会员,国际干细胞协会会员,浙江省生物医学学会会员。主讲《形态学基础实验》《人体解剖与组织学》《局部解剖学》《人体结构与功能学》等课程,一直致力于运动系统组织 (骨/软骨/脊髓)组织损伤与修复的基础研究,对局部损伤微环境进行解析,并运用干细胞与组织工程技术促进运动系统组织损伤修复和再生。

 

研究方向:

· 纳米材料与干细胞行为调控

· 骨软骨损伤机制解析与干预


image.pngimage.png

张超  博士   副教授

 

简介:

副教授,浙江省解剖学会青年委员,浙江生命健康学会联合体青年委员,参讲《人体形态学实验》。致力于气道炎症性疾病的发生机制和干预研究,任浙江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浙大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项目,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合项目的主要参与人。

 

研究方向:

· 气道炎症性疾病的发生机制和干预研究


image.pngimage.png

蒋磊  博士   副教授

简介:

甘肃兰州人,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讲《人体解剖学(乙)》、《人体形态学基础实验》和《局部解剖学》等课程。曾于浙江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组胺受体在神经精神疾病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

 

研究方向:

· 组胺受体在神经精神疾病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研究

· 胶质细胞在多种脑疾病中作用及及调控机制研究


image.pngimage.png

柳华  博士   副教授

简介: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讲《人体形态学基础实验》、《消化与内分泌系统Ⅰ》等课程。负责省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获浙江大学教学成果奖(本科生)一等奖,浙江省级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二等奖一项。

研究方向:

· 干细胞免疫原性

· 免疫微环境与组织再生

 三、 课程组目前承担课程

《局部解剖学》:授课对象为5年制和5+3临床医学本科,8年制巴德年班,留学生,研究生等。研究生局部解剖学分头颈部、腹部、运动系统以及神经系统四门课程。

《临床应用解剖学》(选修课):授课对象为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本科。

《基础医学导论》(整合课程):授课对象为5年制和5+3临床医学本科。

《人体形态学基础实验》:授课对象为5年制和5+3临床医学本科。

《系统解剖学》:授课对象为8年制巴德年班和留学生。

《头颈部解剖学》:授课对象为5+3口腔医学。

《人体解剖与组织学》:授课对象为药学、药物制剂本科。

《人体解剖学乙》:授课对象为预防医学和5+3口腔医学。

 
 四、 课程组教学研究和改革成果

教学研究项目:

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项目-系统解剖学》,校级,2018年,张晓明主持。

2.《基于TBL的系统解剖学教学研究》,省级,2018年,柳华主持。

3.《TBL在系统解剖学中的应用探索》,院级,2018年,柳华主持。

4.《临床案例结合TBL模式在解剖学教学中应用探索》,院级,2018年,郑莲顺主持。

5.《2019年浙江大学教育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ITBL在医学整合课程中的探索与实施》,

校级,2019年,柳华主持。

6.《人体结构功能与健康》MOOC课程,校级,2019年,张晓明负责。

7.《系统解剖学》(全英文)MOOC课程,校级,2019年,张晓明负责。

8.《人体形态学基础实验》MOOC课程,校级,2019年,柳华负责。

9.《上下肢局部解剖学》MOOC课程,校级,2019年,郑莲顺负责。

10.《头颈部局部解剖学》MOOC课程,校级,2019年,郑莲顺负责。

 

教学论文及教学会议:

1.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局部解剖学课程督导实施》,解剖学杂志,富丽琴、张晓明、王青青等,2019年6月。

2. 《医学院校实验室开放回炉式教育的实践与探索》,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沈良华、姜华东、顾传龙等,2019年1月。

3. 《以捐献遗体接受工作为平台,在医学生中开展人文素质教育》,解剖学研究,沈良华、姜华东、顾传龙等,2018年5月。

4.《遗体捐献者病案库的建立及应用》,解剖学杂志,沈良华、姜华东、顾传龙等,2018年3月。

5. 《药学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姜华东、顾传龙、沈良华等,2017年12月。

6.《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究》,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江路华、张晓明,2017年8月。

7.《骨科手术模拟训练在运动系统解剖学中的教学实践》,解剖学杂志,顾传龙、姜华东、沈良华等,2016年6月。

8.《构建MOOC课程嵌入人体结构与功能学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张晓明、夏强、欧阳宏伟,2015年8月。

9. 江浙沪医学教育年会中大会报告,浙江温州,报告人张晓明,2018年10月26日。

 

出版教材:

系统解剖学(英文版),浙江大学出版社,张晓明主编,2015年12月。


 
 五、 本课程组特色和创新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极具实践性的课程,医学生在学习其它医学课程及临床实践前必须熟悉人体解剖结构,而对人体构造认识理解和记忆都是来自于模型标本的观察和尸体解剖。为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实际动手和独立思考能力,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是理论教学为先导与实践同步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1. 师生互动“同步教学”:把理论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既“讲、学、练"同步进行,将课堂中讲授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密切的内容在实验室强化学习和训练。

2. 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法:问题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判断能力和解決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设计以问题为中心的改革模块,把所学的主要知识点设立几个回题,通过学生讨论,解答问题,从而达到对关键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3. 开展第二课堂学习活动,开学后对学生定期开放医学人体博物馆和实验室。学生可以自行观察陈列标本、塑化标本、人体断层标本和实验室的解剖模型。人体博物馆2012年开馆,建筑面积1500m2,由前厅、多功能厅和人体解剖、病理解剖、组织胚胎三个展厅组成。展厅内陈列有塑化、铸型、断层等各种类型精品标本2000余件,是学生学习标本的重要场所之一。

 

4. 课程组网络教学条件成熟,已经拥有好几门我们自己的MOOC在线课程。学生可以随时使用网络进行解剖学的学习。

 

5. 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丰富。已经拥有《人体解剖学标本题库网络自主学习考试平台》,熟练应用此软件,方便学生自学和课后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