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我和浙大医学院的故事#耿宝琴:捧出育人之心,栽下万亩杏林

来源 :基础医学系    发布时间 :2022-04-22    浏览次数 :1376
妇产科转行到药理学

1957年,从北大医学院毕业两年后,耿宝琴顺利考上了当时的浙江医学院,成为朱恒璧教授的两名副博士研究生之一,从妇产科转行进入药理学专业。

耿宝琴 左一


药理与临床的结合

尽管两个专业天差地别,耿宝琴说:“我还是希望药理能够跟临床相结合。”因此在她留任药理教研室时,把临床药理学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同时还编写了《临床药理学》等医学教材,取得了卓越的教学成果。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在有科研助手的情况下,耿宝琴依旧坚持手把手教学,事必躬亲,以身作则,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领悟科研真谛。

实验室工作 耿宝琴 右一

图片上山下乡救人于危难

1965年,耿宝琴跟随知识分子上山下乡的浪潮,到乡下参加劳动,但由于当地缺医少药,临床出身的耿宝琴肩负起了治病救人的职责,开刀、打针、出门诊,尽心竭力。

最让耿宝琴印象深刻的是,山上的一名孕妇突发子痫,为了救人,耿宝琴爬了一个多钟头的山路,来到孕妇身边,面对复杂的病情和家属焦急的情绪,她保持着医者的基本素养,沉着冷静,耐心应对。然而生产后产妇意识昏迷,情况紧急,耿宝琴不顾身体的极度疲劳,看护产妇直到次日四点,保证产妇身体状况稳定后才离去,下山后的耿宝琴没有因此而伐功矜能,以至多年后,当时的带队书记都不知道救人于生死边缘的人就是耿宝琴。


“我愿意当老师”

1979年,耿宝琴开始招收研究生,她的研究课题多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经费支持,为国家培养了一批药理学人才,其中一些学生经过耿宝琴的指导后得以留学美国与加拿大。

在投身科研的同时,耿宝琴承担着药理学的教学任务,并广受学生及其他学校同行的赞誉。由于在科研及教学上的突出成果,1985年耿宝琴受邀前往美国继续科研事业,参加美国肿瘤大会,与美国专家合作交流,由于平日生活中耿宝琴凡事亲力亲为,她离开美国时,周围的学生甚至不知道这个平时亲自教他们做实验的人已经是副教授的身份了。

与诺贝尔奖获得者合影 耿宝琴 左二

回国后,耿宝琴继续在国内招收研究生,对他们进行科研上的引导和教育。由于她勤勉的工作态度和突出的科研成果,曾有机会得到省科协的副厅级编制,但是耿宝琴断然拒绝了,她不愿意离开她钟爱的教学岗位,不愿意离开她钟爱的科研事业。耿宝琴坚定地表示:“我愿意当老师。”

1984年基础医学部合影 耿宝琴 前排右一

直到70岁高龄,她依然孜孜不倦,招收研究生,进行药理学相关的科研。2002年,耿宝琴的最后一位研究生毕业后,她将自己更多精力投入到药理学会的建设当中,在这期间,耿宝琴参与组织教学活动,开办临床药理学习班,与各界展开交流合作,以促进我国药理学事业更好的发展,推动药理学与临床的结合。

耿宝琴在华东地区第五届站理教学学术交流大会作报告


医学生学习的榜样

勤勤恳恳工作到80岁的耿宝琴回顾自己教育科研生涯时说:“我觉得我自己做了这些工作,不是希望人家知道,但是我觉得自己做的问心无愧,人应该活成这样子。”

也许曾经有人疑惑为何她没有去争取更高的职位、更高的收入,惋惜她没有因为救人于危难而获得赞誉和嘉奖,但正是老一辈医学科研人对医学研究纯粹的热爱、对救死扶伤坚定的执着、对教育事业无私的奉献、对开拓创新无限的思考,才有了我国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

新一代的医学生有耿宝琴这样可借鉴学习的榜样,我国的健康事业才能源源不断地涌现一批又一批的人才,承担起人民“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期望。



个人简介

耿宝琴,1929年生,浙江大学医学院药理学教授,曾担任基础医学系副系主任。1955年毕业于北大医学院妇产科,1955年至1957年在抚顺矿物局担任妇产科医生;1957年考入浙江医学院,攻读副博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在临床药理学研究上颇有建树,编写了全国教材《临床药理学教程》,培养数十名研究生,1996年从浙江医科大学药理学教研室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