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新中国还没有完全建立,朱圣禾毕业于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当时正是国家求贤若渴的阶段,百业待兴。中央大学医学院院长有意留朱圣禾在学校担任两年基础课老师,两年之后如有留学的意愿仍可以留学进修,因此她于1948年夏天留在中央大学医学院成为了一名细菌科(现微生物学)助教。
1948年底,由于祖辈迁居杭州,朱圣禾的父亲于是联系了浙江大学农学院院长蔡邦华和医学院院长王季午,将其介绍到浙江大学从事医学化验工作,由于当时医学院还在筹建,就先安排在浙一化验室工作,在这种机缘巧合的情况下朱圣禾进入了浙江大学。
1951年 朱圣禾担任浙大医学院助教
刚刚进入浙江大学从事医学方面工作之时,医学院还没有成立,大概一年之后浙江大学准备在大学路的龙泉馆组建医学院,朱圣禾与当时的技术员成为了第一批入驻成员,朱圣禾作为助教也开始了免疫学的研究,之后一名姓纽的老师进医学院来做讲师,负责开展细菌课,初期学校里上课的也只有二十几名学生,那时也仅仅能利用显微镜将化验的样本放在载玻片观察。几年之后学校搬到了延安路的红房子那里,这就是浙江大学医学院成立的开始。
朱圣禾(右)和孔娟娟技术员(左)
建国之初,朱圣禾因学校推荐和国外有众多亲戚相邀,有多次出国留学和定居的机会,但她总说新中国刚成立急需人才,百废待兴,她还说服丈夫一起留在祖国,留在浙大医学院。
朱圣禾和爱人黄天威在实验室
专注科学研究
朱圣禾于医学院开始了自己的科学研究,利用显微镜观察苍蝇携带的细菌传播何种疾病,也利用蚊子作为模式生物进行其致病机理的探索,研究期间曾做出两篇文章,虽收到了北京出版处的稿费,但文章作为内部研究资料收录,不公开发表。
五十年代初进行微生物学研究
后来几年间,她忙中有序地进行本职工作,期间到杭州卫生厅进行过实践,由于其怀材抱器,学校挑选出朱圣禾在任职期间进行了两次进修。1953年,她于上海一所医院的皮肤科深入开展真菌方面的学习,学成而归,将这门菌类的研究引入了浙江大学;50年初,她首创了国产防霉剂;1960年,她远赴长春,初次接触病毒学知识,利用在长春所学开启了浙江大学病毒研究。朱圣禾可谓对浙江大学新学科的引入具有不可磨灭的功劳。
之后朱圣禾做了几件足以记录在册的贡献,为推动我国医学事业起到了引领作用。70年代文化革命后万象更新,浙江大学医学院、上海防疫站以及其他几个单位开始关注对新生儿防疫方面的研究,希望解决新生儿出生几天至几个月范围内应该注射何种疫苗以及注射间隔等问题,这项研究填补了中国新生儿防疫方面的空白。
七十年代赴外地防控疫情
另外,在当时的年代,患有麻疹疾病的患者很多,因此由北京牵头,浙江以及浦江三个地方共同协作,十年间不断在麻疹防疫方面层层突破,希望最终探究出如何利用麻疹疫苗使人们能够获得终身免疫。1984年她参与的全国“麻疹活疫苗免疫持久性研究”荣获“卫生部甲级科学技术奖”。
七十年代初主持麻疹活疫苗研究
此外,他们还同昆明进行了不同型脊髓灰质炎的研究,每两年到昆明总结进展并最后向全国汇报研究情况。在这几次大协作的同时,朱圣禾一直参与浙江医科大学、上海第二医学院和江苏医学院联合推进的教学改革工作,获得了诸多成效。
回想当年,朱圣禾老师也是一枚文艺女青年。那时候王启东担任校长,巧合的是朱圣禾的祖父也是王启东的老师,校长提出要在杭州设立一个教师活动场所。当时包括朱圣禾在内的四男四女共八个教授到灯芯巷准备活动演出,一周要来彩排好几次,准备的八个节目包括走台步、跳交际舞、舞台剧等,演出时长约一个多小时,最后在延安路上的杭州剧院进行表演。
1998年四校合并,朱圣禾与王启东等老一辈展示教授风采
尽心教育教学
1998年,四校合并,成立了新的浙江大学,朱圣禾后期主管教育方面,当时还归纳了一本很好的教育改革文稿,旨为重视“三基”,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在浙江医科大学的报纸上也出版过诸多教学改革的文章。
教改发言
她说之前教书的时候并没有课本,也没有中文书籍,只能用图书馆里的英文书作为教材。朱圣禾提到她读书时期的老师也无需课本,他们将知识刻进脑海里,还能融会贯通,将复杂的内容讲述得极其生动,板书也工工整整,当年老师们尽职尽责的品质也成为了朱圣禾学习的标杆。
现在作为学校的督导组长,朱圣禾也提出了她对目前授课方式的看法,如今的课程大多使用多媒体,一张一张幻灯片随即而过,学生在课堂可能会错失很多信息,她认为黑板仍必不可少,一名合格的老师需要把知识刻在脑子里,不能仅仅依靠多媒体教学。当然她也认可多媒体在医学上的用武之地,做学术报告时以生动快捷的形式展现是多媒体的优势。
1988年朱圣禾和研究生们在一起
朱圣禾老师退休后也一直活跃在医疗教育一线,从事继续教育、成人教育、远程教育和老年大学教育等。90岁后虽意外摔伤腿脚,也还坚持进行过两次外出演讲。她说,在教学中,接触到更多基层医生,也能更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临床问题,比如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的产生等,反过来推动她开展有关抗生素的研究。
“九零后”仍负责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
朱圣禾认为浙江大学的传承还需要年轻人修身慎行、竿头日进,不能忘了根本,如此才能打造出一所人才济济、求是务实的知名大学。
耄耋之年对浙大寄托深情
朱圣禾,女,1942年入读中央大学西迁重庆的柏溪分校,二年级时迁往中央大学当时设在成都的医学院校部,1946年随中央大学返宁复校在当时中大医学院所在地丁家桥继续学习直至1948年毕业。
就职于浙江大学医学院、浙江医科大学,曾任微生物免疫学系主任、浙江省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免疫学会副理事长、民盟中央委员等职。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主要对病毒免疫学进行研究,在麻疹、脊髓灰质炎等疾病的致病机制、预防及诊治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发表了大量研究论著,培养了众多研究生和博导、教授、院士等医学高级人才。
主编《临床疾病与免疫》、《医学微生物学》、《医学院校21世纪精品教材·微生物》等多部医学著作,主持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20余项,并任多加权威学术期刊的编委和审稿人。
80岁高龄后,仍先后应邀赴50余座城市医学会、医院和大专院校做学术演讲百余场,至今活跃在医学教育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