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5日,由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浙江大学分子医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首届紫金港分子医学论坛在求是大讲堂隆重举行。基础医学院院长王青青教授,会议主席研究生院院长周天华教授、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陈正军教授、朱学良教授、北京大学生科院张传茂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姚雪彪教授以及校内专家、青年学者出席了会议。
论坛首先由王青青院长致开幕辞,她首先介绍了这次高端学术论坛的背景,欢迎与会专家远道而来与参会师生共同探讨前沿理念,关注医学基础研究。王院长着重阐述了此次论坛主题的重要意义,并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朱学良教授首先发表了题为“Shaping cortical actin networks through protein phase separation“的演讲,揭示了通过蛋白相分离能够改变皮质肌动蛋白网络。其研究发现了abLM1蛋白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敲除abLM1时会触发突起引起的起泡进而损伤细胞的迁移,且△LIM的相分离会导致两个不同的肌动蛋白结合域形成紧密的肌动蛋白芽体及星状体的形成。研究在原子力显微镜的技术支持上,能够清晰的观察到具体的生物学行为。
生科院院长彭金荣教授的研究集中在肝胆胰导管发育的遗传调控机制。在既往对Def在发育中的影响基础之上,彭教授发现了一种新的调控因子:Hhex(Hematoietically-expressed homeobox),揭示其可能是通过调控sox9b、cdx1b、pdx1维持正常的发育,当对其进行敲除后,会导致cdx1b的在肝胰管中异常表达。
遗传所所长管敏鑫教授致力于遗传性线粒体疾病的研究,特别是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的研究。管教授与温州医科大学的瞿佳教授合作,收集病人,找到特异在线粒体遗传中特异表达表达的蛋白prickle3,并提出“三亲伦理性”这一概念,即一名男性提供精子,其妻子提供卵子,但由另一名女子提供健康的线粒体,避免线粒体遗传病的发生。
北京大学张传茂教授致力于研究Hedgehog信号通路对细胞周期的调控作用,特别着重于细胞周期与细胞信号转导是否是相关的,可受调控的。其研究结果发现,Plk1激酶能够通过磷酸化Gli1负向调控Hedgehog信号通路,进而参与到细胞周期这一生命活动。
生研院院长冯新华研究了TGF-beta在癌症中可能存在的调控机制及功能,且在不同癌症中需要进行特异性研究。
中科大姚雪彪教授的报告围绕在“细胞器和蛋白机器的动态性在细胞可塑性调控中的作用”为主题,阐述了细胞内着丝粒组装和去组装如何调控细胞命运抉择,另外也简单提到了染色体稳定性的调控在胃肠道生理中的重要作用。杨小杭教授发现在野生型神经干细胞中,Ran调控的核质运输系统能够帮助Pros通过核被膜;且输入Pros需要Importins;运出Pros需要RanGAP;在rangap突变体中,pros的积累主要是由于其运出功能受损。
刘伟教授的研究建立了细胞内调控细胞代谢和基因表达两大重要蛋白(蛋白复合物)mTORC1和p300之间的直接调控关系,确定了p300在介导mTORC1信号中的重要地位。同时,该通路也为p300在其辅酶acetyl-CoA浓度没有显著变化条件下的活性改变和功能发挥提供了解释和依据。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陈正军教授分享了其最新研究进展,即cdc42在肝癌中发挥着抑制基因的功能。如Cdc42敲除的肝细胞能够导致肝癌的发生、肝细胞的去分化,研究还发现PAK1-YAP轴在cdc42敲除的肝细胞中调控其去分化的过程,在临床样本中也发现了在预后生存率较差的肝癌患者中,其cdc42表达量显著下调。
周天华教授从临床出发,期待恶性癌症中发现特异的治疗靶点,基于此,周老师课题组致力于研究lncRNA在胃癌转移中的功能,发现了一种新的lncRNA——GMAN。同时也发现了GMAN/GMAN-AS/EphrinA1轴在胃癌转移中发挥功能的机制。同时还报道了liSH2在结直肠癌与主要通过wnt信号通路发挥其功能。
应颂敏、夏宏光、孙启明、陈伟、徐素宏、张进、徐鹏飞、张岩等青年教授也分别从展示了在各自领域内取得的优秀成果:应颂敏教授发现了MUS81在维持基因组稳定性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孙启明教授研究了在自噬调控中pacer调节的信号通路发挥的功能;陈伟教授致力于研究T细胞受体在肿瘤微环境中的变化…青年学者极具热情的报告令在场师生听得专心致志,沉浸其中。
论坛最后,陈政军教授在大会闭幕式上,对各位与会领导、专家、学者的支持表示感谢,并热情号召新一代的科研学者努力加入到推动分子医学事业发展的建设中来,与领域内专家携手乘风破浪,共同前行。本次论坛为专家及科研新秀提供了一个交流新发现、讨论新方法、寻求未来研究合作的有力平台,参会人员通过提问的方式与报告专家进行了热烈的交流,深度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促进了领域前沿热点问题的学术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