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讲座回顾 | 小胶质细胞前沿论坛

来源 : 基础医学系     发布时间 :2023-12-25    浏览次数 :1084

小胶质细胞既是大脑中的一类重要的胶质细胞,又是大脑中的常驻免疫细胞,在大脑各种生理功能中扮演重要的调控角色,并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近年来,国内外小胶质细胞领域科学研究发展迅速,不断涌现出高水平的创新性研究成果,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小胶质细胞的认识。

为了进一步推动浙江大学和国内外神经科学领域与胶质细胞的研究,在高峰学科方向培育计划(“七个一”计划)的支持下,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协同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医学院、浙江大学脑科学与脑医学院举办了“小胶质细胞前沿科学论坛”。

目前“小胶质细胞前沿科学论坛”已顺利举办两期。报告会受到师生极大欢迎,会上师生积极交流、热烈探讨,显示出对科研的热情和学术的追求。

image.png


第一期小胶质细胞前沿论坛

2023年9月26日第一期小胶质细胞前言论坛顺利举行,本次报告会邀请到了9位校内外小胶质细胞研究邻域知名学者,为参会师生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image.png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高级研究员周嘉伟教授首先分享了肠道的苯乙胺-多巴胺D2受体-溶菌酶信号轴在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重要作用,表示N-乙酰赖氨酸具有抑制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神经炎症功能,是治疗神经炎症的新方法。

image.png

海军军医大学神经生物学教授何成分享了小胶质细胞在炎性脱髓鞘疾病中的一个新功能—调控血脑屏障完整性,并基于此,筛选出保护血脑屏障的小分子药物金诺芬。

image.png

厦门大学特聘教授张杰专注于小胶质细胞的代谢功能,他分享了近期研究成果,表示己糖激酶2(HK2)与小胶质细胞糖酵解重编程以及AD发病机制相关。

image.png

军事医学研究院脑科学中心特聘教授袁增强分享了小胶质细胞中的“糖酵解-组蛋白乳酸化-PKM2”正反馈调控环路,认为该环路恶化了小胶质细胞糖代谢紊乱,促进了AD的发生。

image.png

厦门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教授陈小芬表示,小胶质细胞上的髓细胞触发受体2(TREM2)是一种新型补体抑制剂,防止突触的丢失,在AD中具有神经保护的功能。

image.png

复旦大学研究员彭勃教授分享了小胶质细胞碎片清除的途径和机理研究,表示星形胶质细胞对小胶质细胞碎片的吞噬作用具有重要的生理和病理意义。

image.png

浙江大学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教授高志华分享了小胶质细胞在全身麻醉中的作用,认为小胶质细胞特异性表达的P2Y12受体是小胶质细胞调控麻醉的关键靶点,阻断或敲除P2Y12受体会加速麻醉小鼠的苏醒。

image.png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孙启明分享了内质网自噬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image.png

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史鹏教授分享了小胶质细胞的新功能,表示静息态下的小胶质细胞会通过分泌蛋白PDGFB直接作用于交感神经元上的受体PDGFRa,防止其超兴奋,维持正常的交感神经张力和血压。

image.png


第二期小胶质细胞前沿论坛

2023年11月30日第二期小胶质细胞前言论坛顺利举行,本次报告会邀请到了6位校内外小胶质细胞研究邻域知名学者,为参会师生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image.png

中山大学脑科学中心及神经科主任唐亚梅教授分享了在放射性脑损伤中小胶质细胞的作用,认为小胶质细胞通过趋化因子CCL2/CCL8驱动外周CD8阳性细胞浸润到大脑组织中,引发神经元丢失。针对现有的病毒载体均无法实现对小胶质细胞的有效侵染的技术难点。

image.png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NIBS)研究员、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TIMBR)助理教授林睿分享了团队开发的一系列能够在体内和体外高效侵染小胶质细胞的新型rAAV载体,可实现对小胶质细胞的标记、在体观测和基因编辑。

image.png

南京医科大学教授卢应梅分享了化疗药物硼替佐米激活小胶质细胞和引发突触丢失的机制,表示临床药物地高辛可以逆转硼替佐米引起小胶质细胞激活,恢复突触和认知功能的缺失。

image.png

苏州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特聘教授丛启飞关注小胶质细胞如何参与突触修剪过程,分享了“找我”、“吃我”和“别吃我”信号介导的小胶质细胞突触修剪作用。

image.png

浙江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教授胡薇薇分享了小胶质细胞可取代谷氨酸能神经元胞体周围的GABA能突触的功能,表示小胶质细胞通过这种方式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在复杂性热惊厥的发生过程中发挥保护作用。

image.png

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王良教授分享了周围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胶质细胞与神经轴突间相互作用。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