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此时此课|基础医学院老师这样“上好课”

来源 : 基础医学系     发布时间 :2023-10-16    浏览次数 :539

用心上好课,本身亦是一门课。

浙大融媒体中心推出“此时此课”专题栏目,关注走在育人前线为一课时、一教案付诸心血的浙大教师,展示不同领域、不同课程类别的教师们,针对教学中出现的新挑战与新机遇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发掘他们如何用心用情设计教学妙招,引导学生专注此时,专注此课。

让我们聚焦我院沈静副教授,一起看看她的教学妙招。

image.png

在数百门课程中,实验课以其独有的实操形式获得了不少同学的青睐。这也对课程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平衡实验与理论的比重,如何提供更多的实验机会,如何确保学习的效果与效率,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不妨综合利用线上线下资源,数字化、多维度聚焦研学全过程。”这是基础医学系沈静老师给出的答案。正是基于这样的教学思路,由她负责的“生理科学实验”专业课程成为了最受同学欢迎的实验课之一。

特色一 线上线下并行

沈静老师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改革,全面推动了课程的数字化转型。线上资源主要依托于课程SPOC网站(校内)、爱课程平台(校外)和主编的新形态教材,拥有丰富的授课视频、操作视频、自测题、临床案例导入、微课动画、实验微课及虚拟器官、虚拟动物和虚拟病人实验;线下教学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和支架式教学策略进行精心编排,结合课程不同阶段,进行“边学边研、以研促学”的整体设计。

课堂中,线上资源和线下资源同等重要,资源的类型多种多样,保证每位同学都能找到适合的方式进行个性化的高效学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线上的虚拟器官、虚拟动物和虚拟病人实验资源。传统教学中不少实验课程都面临着标本器材数量少、典型性差等困难,无法为每位同学提供高质量授课内容。线上虚拟标本与实验让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虚拟的器官、动物、病人实验可供许多同学同时在线观摩,标本内容的一致与典型也能简化老师与同学之间的沟通成本,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沈静老师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改革,全面推动了课程的数字化转型。线上资源主要依托于课程SPOC网站(校内)、爱课程平台(校外)和主编的新形态教材,拥有丰富的授课视频、操作视频、自测题、临床案例导入、微课动画、实验微课及虚拟器官、虚拟动物和虚拟病人实验;线下教学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和支架式教学策略进行精心编排,结合课程不同阶段,进行“边学边研、以研促学”的整体设计。

课堂中,线上资源和线下资源同等重要,资源的类型多种多样,保证每位同学都能找到适合的方式进行个性化的高效学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线上的虚拟器官、虚拟动物和虚拟病人实验资源。传统教学中不少实验课程都面临着标本器材数量少、典型性差等困难,无法为每位同学提供高质量授课内容。线上虚拟标本与实验让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虚拟的器官、动物、病人实验可供许多同学同时在线观摩,标本内容的一致与典型也能简化老师与同学之间的沟通成本,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特色二 多维评价体系

虚拟器官、虚拟动物和虚拟病人实验带来的助力只是线上资源利用的一个小小缩影。“数字化、多维度、全程聚焦”绝不是一句空话。沈静老师利用多种信息技术,采集教学全过程关键节点学习数据,设置了多维度的评价体系:课程开始前,她会组织开展不限次不计分的在线自测,保证每位同学充分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课程进行中,她会设置课中研讨及实验,对实验过程进行实时的监测和反馈。而在课程结束后,她不仅会自己仔细批阅学生的实验报告,更会组织同学们展开自评、互评,并结合课程组研发的“智能实验及评阅系统”自动查重、评阅、错误反馈,进行大数据分析。

image.png

老师用心,同学们感受最深。在沈静老师进行课程创新改革后,学生们对知识的获得度和实际运用程度都有着明显的提高。一位修读过“生理科学实验”课程的同学提到,“课程的学习压力大、要求高、富有挑战,但同时收获也很大”——这样挑战与收获并存的课程,不正是我们每位同学所向往的吗。课程也因此取得了不少成果,曾获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省级一流课程、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等荣誉,核心师资获全国和省级教学比赛一等奖。与此同时,“生理科学实验”一课也在积极通过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平台及全国和省内师资培训进行多渠道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