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喜报|我院五篇研究生学位论文获评2023年省优秀论文

来源 :基础医学系    发布时间 :2024-11-11    浏览次数 :361

根据《浙江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试行)》(浙研教字第〔2023〕06号)、《浙江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试行)》(浙研教字第〔2023〕07号)文件精神,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基本原则,浙江省研究生教育学会组织开展了2023年浙江省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近日评选结果公布,我院共获评5篇浙江省优秀学位论文,其中3篇为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含1篇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2篇为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2023年浙江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公示名单:

省优博2.png

2023年浙江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公示名单:

省优博提名1.png

2023年浙江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公示名单:

省优硕2.png

获评2023年浙江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熊佳:乳酸化促进 RNA m6A 修饰调控肿瘤微环境髓系细胞功能的机制研究(导师:王青青教授)

施鑫杰:抗肿瘤抗病毒非核糖体肽吕宋肽菌素的生物合成途径研究(导师:杜艺岭研究员)

获评2023年浙江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

王江勤:阴离子通道 ALMT1 的结构与机制研究(导师:郭江涛研究员)


获评2023年浙江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邓悦:神经细胞特异性miR-9调控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感染的作用与机制研究(导师:潘冬立教授)

李铮一:小鼠二细胞胚胎特异性逆转座子功能研究(导师:梁洪青研究员)


优秀学子简介



01 熊佳


image.png

熊佳,2018年进入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王青青教授,在攻读博士 期间主要致力于炎症微环境中髓系细胞功能的表观调控机制研究。入选浙江大学2022年争创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资助对象。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发表于Molecular Cell等杂志。在校期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浙江省优秀毕业生”、“浙江大学三好研究生”等荣誉。

论文主要创新点及意义:肿瘤浸润髓系细胞(Tumor-infiltrating myeloid cells, TIMs)可塑造免疫抑制微环境,阻碍效应T细胞活性,促进肿瘤免疫逃逸,深入研究TIMs功能的调控机制有助于为免疫治疗策略提供启示。本论文揭示了乳酸促进TIMs的RNA m6A修饰并促进TIMs维持其免疫抑制功能。RNA甲基转移酶METTL3在人结肠癌组织中TIMs中高表达并与不良预后呈正相关。小鼠髓系细胞中选择性敲除Mettl3后可显著抑制肿瘤生长。机制研究揭示,肿瘤微环境内积累的乳酸通过组蛋白H3K18乳酸化修饰促进髓系细胞Mettl3表达;同时乳酸能直接修饰METTL3蛋白锌指结构域,促进其与靶RNA的结合和m6A修饰。METTL3通过介导磷酸激酶Jak1 mRNA的m6A修饰,以YTHDF1依赖的途径促进其翻译,进一步激活STAT3信号及其下游免疫抑制基因表达。研究结果首次鉴定了METLL3的乳酸化修饰位点,论文发表以来已被包括Nat Rev Clin Oncol, Nat Immunol等在内的期刊文章正面引用130余次,是ESI高被引论文。


02 施鑫杰

image.png

施鑫杰,2018年进入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开始研究生阶段的学习,2020年开始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杜艺岭研究员,在攻读博士期间主要致力于微生物源的抗肿瘤肽类分子的发现与合成代谢机理研究,研究成果以共同第一作者发表于Nature Chemical Biology、Angewandte Chemie杂志。在校期间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优秀研究生”等荣誉。

论文主要创新点及意义:本文以微生物来源的抗肿瘤肽类分子(bisintercalator家族)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微生物体内合成代谢的遗传与生化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该家族肽类分子可以利用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嵌入到DNA双螺旋小沟中,但其分子结构复杂,关键药效团的形成机理不明,限制了进一步的药物开发研究。本文首次报道了该家族多个抗肿瘤肽的编码基因簇,揭示了关键药效团形成的生化分子机理,并通过微生物基因组数据库挖掘发现了全新的同家族药源分子。此外,本文还首次在细菌中发现5-羟色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并发现该途径与真核生物中的5-羟色氨酸的合成过程完全不同,这也为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在工程细菌中实现人体激素褪黑素的高效生合成提供了生物催化元件。



03 王江晴

image.png

王江勤,2018年进入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开始硕博连读学习,师从郭江涛研究员,在攻读博士期间主要致力于离子跨膜运输的分子机制研究,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发表于Cell Research、Molecular Plant等杂志。在校期间获得“优秀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等荣誉。

论文主要创新点及意义:铝离子毒害是酸性土壤中限制作物生产的主要因素。植物通过根尖细胞向外分泌苹果酸等有机酸螯合外环境的铝离子是植物抗铝毒的主要途径。植物根系分泌苹果酸由铝激活苹果酸转运蛋白(Aluminum-activated Malate Transporter,ALMT1)介导。本论文以拟南芥的铝激活苹果酸转运蛋白AtALMT1为研究对象,综合结构生物学、电生理、分子动力学模拟、体内遗传突变等实验方法,系统地阐明了AtALMT1介导的铝激活苹果酸转运的分子机理。AtALMT1离子通透孔道中的两对精氨酸(Arg80和Arg165)参与了苹果酸底物的识别。在酸性条件下,铝离子主要结合在AtALMT1胞外侧,与三个带负电的氨基酸(Asp40、Glu156和Asp160)配位,引起AtALMT1构象发生变化,孔道打开。通过比较关闭态和开放态的AtALMT1结构,揭示了铝离子激活AtALMT1的分子机制。本研究解决了植物抗铝毒的分子机制的世界难题,即铝离子如何直接激活阴离子通道ALMT1释放苹果酸提高植物抗铝毒性。这一分子机制的阐明为基于ALMT1的功能获得性突变体设计抗铝毒作物提供重要的结构基础和理论依据。ALMT1是一种新型的配体门控的阴离子通道,其结构、底物识别和门控机制与以往报道的阴离子通道有很大的不同,这增加了我们对离子通道结构生物学的认识。



04 邓悦

image.png

邓悦,基础医学院2022届硕士毕业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病毒-宿主互作,导师为潘冬立教授。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含共同)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Virology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等高水平期刊。

论文主要创新点及意义: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erpes simplex virus 1,HSV-1)是一种双链线性DNA病毒,在人群中的血清阳性率超过60%。HSV-1的感染可分为裂解感染、潜伏感染、以及再激活感染三个阶段。此篇论文聚焦于HSV-1潜伏感染的机制研究,揭示了一种神经特异性microRNA—miR-9,可以通过靶向抑制一系列转录因子(如Oct-1和ONECUT家族成员),促进HSV-1基因组的异染色质化,抑制病毒基因的表达活性,使病毒进入到表观遗传的沉默状态,促进病毒建立潜伏。这一研究揭示了HSV-1潜伏的神经特异性机制,也为将来开发抗HSV潜伏感染药物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



05 李铮一

image.png

李铮一,基础医学院2023届硕士毕业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早期胚胎发育中的细胞命运调控,导师为梁洪青研究员。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在国际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

论文主要创新点及意义:发现小鼠2细胞时期特异性开放的两种逆转座子:分别是ERV 家族中的 MT2_Mm 和 SINE 家族中的 B1。这两种逆转座子同时被转录因子 ZFP352 结合,在小鼠2细胞期命运转变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而不同的作用。通过对 ZFP352 结合 MT2_Mm 和 SINE_B1 的功能研究揭示了:2细胞早期,ZFP352 结合 MT2_Mm 促进2细胞时期特异的基因表达,促进小鼠合子基因组激活;2细胞晚期,积累过量的 ZFP352 结合 SINE_B1 促进4细胞-囊胚时期的基因表达,从而推动小鼠2细胞胚胎向后续时期发育。也发现了 ZFP352 结合这两种逆转座子的倾向性受上游转录因子 DUX 调控。揭示了小鼠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逆转座子在细胞命运转变过程中的重要功能。